上海聚焦社区巡回审判案件试点工作,24日在虹口区开展了“大城小事——聚基层智慧、解身边难题”的第三场讨论。活动邀请了法官、街道干部、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物业企业、律师、业委会等多方代表参加。
高空抛物、小区停车难、楼上邻居漏水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在社区里会碰到许多烦心小事。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烦心小事往往会演化成为影响邻里和谐的矛盾纠纷。
今年7月,为探索“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和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上海品牌、贡献上海经验,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带领各区委社会工作部赴虹口区深入调研点上经验,会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共同研究推进相关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已选取79件物业合同纠纷、邻里纠纷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在基层社区开展巡回审判,并邀请当地市民群众旁听,帮助提升法律认知水平和学法用法意识。
活动现场,物业合同、高空抛物、残疾人监护人确认、业主撤销权纠纷等典型案例当事人“现身说法”,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员也深入浅出地对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的方法流程、实践意义、工作实效进行了介绍。随着他们的讲述与相关方的补充,现场代表不仅掌握了案件情况,也丰富了自身法律知识,更引发了自己对“身边事”的思考,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围绕社区巡回审判应该判哪些案件、如何组织好社区巡回审判、如何在社区产生更好治理成效形成自治、法治、德治合力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提出了宝贵建议。
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的一位居民当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实际居住的一套房子,拖欠了近三万元的物业费,被物业公司起诉至法院。这位居民颇为委屈,“这个房子我不住,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再交物业费了。”
这一案子在社区进行审理,成为了社区巡回审判试点的开端。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殷光霁坦言,就传统居住区而言,因拖欠物业费导致的纠纷排名始终居于前列。“我们把这类案件作为巡回审判案件的突破,想通过这类案件的审理,既解决一些民事纠纷,同时推动基层治理。”
庭审当日,被告支付了物业费,物业公司撤诉。法庭开到了家门口,其他旁听的居民受到了普法教育,不少人补缴了拖欠的物业费。现场不少参与者表示,巡回审判应当让更多居民知晓,这样能让更多居民现场参与,对自己关注的点或者矛盾焦点有直观感受,效果可能会比事后宣传更好。
在此次“大城小事”现场讨论之前,还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征集网友对于巡回审判的看法,大家对于业委会决策争议、物业合同纠纷、车位管理使用等案件的关注度最高。
虹口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王敏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虹口区已制定了一份“社区巡回审判工作流程”,指导居民区遇到矛盾纠纷时该如何调处。
“我们从居民区的角度可以做什么。通过居民区日常矛盾的排查,包括我们‘四百’走访过程中去了解居民的诉求,通过我们多元的调解机制,对于最终需要的,再提供我们法院进行示范庭审,最终达到为基层赋能的目标。”王敏认为,整个过程也体现了群众工作方法的温度以及法院提供法治赋能力度的结合,目前也正制定这样的工作指引,后续还会在居民区层面会开展相关的培训,想能够上下形成共识,不断地改进相关的工作。
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透露,“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试点工作还在继续开展,欢迎市民群众亲自体验。(记者 许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