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上海大学大国方略以自己的为新时代开大课程之路,有力地回答了一个时代之问:“创新思政课程”到底该如何建设?为纪念“大国方略”课程开课十周年,上海大学18日举办十周年论坛暨教育强国背景下“大思政课”品牌建设研讨会。
本次会议得到上海市思政选修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由上海大学主办,教务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大学出版社承办,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顾晓英工作室协办。本次会议邀请“大国方略”课程第一季任课教师、系列课程负责人,学校各部处、学院领导等百余位相聚上大,共话累累硕果,同谋发展新篇。
来自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武汉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嘉兴大学、上海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等二十余所学校和有关单位,同步线上直播观看人数1300人。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指出,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坚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设计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难能可贵的是,伴随着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开设,成长了一批能够塑造学生品格、品德、品位的大先生,他们成为引领广大教师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目前“大国方略”已经实施了十周年,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和展望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围绕当前中国系列课程的最新形势展开深入讨论、形成丰硕成果。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张晓飞指出,上海大学始终与全市高校的思政工作改革如影随形,率先探索高校思政课的“项链模式”的教学创新,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十年来,依托《大国方略》课程开发模式和三全育人平台,上海大学作为本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乃至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借鉴。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研讨如何打造思政选修课品牌课程建设,是回答思政何为的良好契机,期待各位专家为共同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政选修课分教指委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教授说,从上海大学一家的大国方略课,演化成整个上海市的中国系列课,到正在推进的中国系列课程的升级版强国系列课,这一系列的后续改革措施都跟最早开设的大国方略课有关。上海特别是上海大学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并给我们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探索。近年来,上海在全国思政课建设中有很多亮点。从最早的大国方略课,到今天的上海强国系列课程,如何把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其他课程纳入课程思政的延续中,包括如何拓展大思政课,这是一个集成、综合的展现。这次回顾大国方略课十周年研讨会,总结其影响整个思政课乃至课程思政和大思政课的探索经验,尤其是在“大思政课善用之”怎么用这个问题给出上海的一些方案。今天的教育工作和思政课,要在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的大背景下看待,去把已经是标志性品牌的大国方略课,在新的起点上打造出升级版,继续为上海乃至全国思政课探索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特邀报告环节,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佘双好教授带来“大思政课的基本观点及其指导意义”的特邀报告。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负责人、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主持了“课程策划话系列”“教师代表述心得”“学生代表话感悟”“媒体记者忆同行”“新书发布”“出版人话教材”等板块内容。
“一群浪漫者的志愿行动”。陈志宏、王蔚、聂永有、焦成焕、许春明、肖俊杰、张丹华、李明等老师一一深情回忆课程开课、备课、上课经历……首届大国方略课程班学生夏蓓发来深圳校友对课程组的祝贺,当年发言的韩栉同学成了研究生辅导员,回顾了在课程里得到的成长。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余洋作了“我们这十年——教材出版”的交流。《新民晚报》记者王蔚与会并发来文字,“祝贺上海大学的大国方略团队,十年磨一剑,既培养了学生,也培育了教师队伍,让更多学科教师加入课程思政队伍里来。我作为一名教育条线记者,也是专门跑上大的记者,幸运地也是大国方略课程一路发展的见证者和报道者。”
大家一起回顾了“大国方略”课程开发开课至今十周年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分析了当前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对进一步做好中国系列课程建设等相关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大国方略课程负责人、原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忻平教授发来微信。他指出,“这是那么多老师共同希望和共同努力结果,集中了大家的智慧。顾晓英和顾骏老师是其中最为杰出最为优秀的代表。顾晓英工作室带领上大十年来持续探索创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路子,有很多新鲜经验可以总结。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走好自己的路!”
大国方略系列课程总策划之一顾晓英教授动情地回忆起10年前的那个国庆节长假前后,大国方略课程酝酿的日子。她展示了一页整理了四次团队集体备课原始记录的课件页面,还有当时的教学团队、教学专题、学生反馈及调研数据、重要会议学生发言稿等,满满都是回忆片段,她用“回首10载,桃李满园”“回首10载,燎原示范”“回首10载,行稳致远”“10年峥嵘,万里可期”表达了对支持上海大学“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广大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衷心谢意和崇高敬意!
主旨报告环节,华东政法大学赵庆寺交流了“法治中国”建设经验,教育部教指委委员、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经伟教授分享了“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复旦大学教发中心副主任丁妍分享了“AI数智赋能强国教育课程的学习评价”,最后,上海大学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叶志明用一句话“尽在不言中”作了上午场论坛总结。
当天,上海大学秦瑞丽分享了“美育中国”课程建设做法,同济大学运迪则介绍了“改革开放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上海图景认知”课程创新,武汉理工大学刘国龙交流了“认识武汉:大国工业”课程做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庾向芳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设计。
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青子衿分享了“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青教国赛有感”,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同济大学宝石及工艺材料实验室主任周征宇分享了“通识·思政·设计——教创国赛一等奖的体会”。
上海大学是红色学府,马院拥有上海市示范马院,是上海市伟大建党精神基地,2014年大国方略开发开课十年来,学校获得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全面推进,成绩非常卓著。中宣部、教育部、上海市各级领导一直十分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关切中国系列课程建设整个历程,坚持抓好典型示范,从2017年的整体校到2019年的领航校到2021年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023年的市级示范中心建设,上海市教委始终关切支持,上海大学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织,各部处、校院两级协同,课程思政中心具体负责,顶层设计面上推广,本研、继教纵向贯通,四级示范四级培训,发起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26所全国高校横向串联,获评3门国家一流课程、4门正在申报评审中,10多门慕课,150万学生选修,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多部配套教研著作,取得丰硕成果。
与会专家在“专家论创新”环节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表示,推进思政课选修课建设,要有学科领航意识,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宗旨,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和训练,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注重教学方式多样性。
系列课程教师讲述了他们的教学心得,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做到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理论阐释与具体技术相结合,加强职业认同和团队建设,注重因材施教、加强经典研读、注重方法论的引导。
与会的思政课教学名师和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就思政选修课的改革发展深入探讨。他们表示,要做好对新上岗教师的“传帮带”,以思想性来提升教学的深度,以知识性拓展教学的宽度,以文化性来加深教学的厚度。(记者 许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