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发展创领未来”为主题的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年会暨融合创新论坛于11月28日至29日在沪举办。
年会期间,企学界专家相聚于数字科创产学研融合创新研讨会,共探产学研融合之道。
——适应“加速迭代”
“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迭代太快了,呈指数级增长。”声通科技技术总监张国利在受访时说。
他表示,目前企业对于AI的接受度,相较AI技术创新的迭代速度,还有明显落差。
作为交互式AI领域的产品解决方案商,声通科技携手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正筹备建立人工智能领域的联合创新实验室,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目前来讲,我们认为现在AI领域的发展,在底座基础大模型这部分,技术相对已经成熟,我们现在更多考虑怎么去应用。”张国利说。
在他看来,从行业角度来讲,业界需要去树立标杆,去做成功案例的分享,通过企业来带动整个相关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年会暨融合创新论坛的重点内容之一便是开展产学研融合创新案例研究。
——破解“死亡之谷”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曹贤忠谈及此次会上很多专家热烈讨论的一个现象——“死亡之谷”。他解释,“死亡之谷”就是教育端、科学端、产业端三端各自做成很高的高地,中间像深谷一样,缺乏联动。
业界正希望通过打通产学研融合路径,弥合“鸿沟”。
这样的合作逐渐有成效。以长三角为例,他指出,这几年,长三角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规模变大、(紧)密度变高,应用更加成熟。
他认为,在核心技术领域,单家“独斗”很难取胜,未来在重点技术领域的产学研整体合作方面颇具前景。
——促进“循环流动”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主任于保平将整个产学研环境比作一个池塘,大小企业就是在池塘里的大小鱼儿。
产学研融合创新案例的研究,在他看来便是产业界实践往学界的流动,“实践经验怎样能够更好地流动到研究机构里?我觉得就要通过案例研究这种方式。”
他指出,这种“反向流动”能够促进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反哺产业发展,达成融合之效。
在此次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年会期间,举办了一场融合创新论坛、两场产业闭门会议,百来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齐聚一堂,话融合、谋发展。据介绍,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携手企学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创新赋能生态,助推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知新工程旨在挖掘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提炼企业的创新实践,让企业和产业共同创新、共同成长;同时开展校企研联动,产学研融合,实现双向赋能。 (记者 郑莹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