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的一栋红砖建筑里,进行着一场穿越百年的“对话”。一个个熟稔的面孔,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人们的记忆瞬间带入历史的隧道。该校延安路校区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在反帝爱国热潮中诞生了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所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光华大学,“民族脊梁”鲁迅、词作家田汉、历史学家吕思勉、抗日英烈刘湛恩、“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化学家张青莲……他们都曾在光华大学的校园里留下印记。
抗战时期,光华大学校舍在淞沪会战中几乎毁于一旦,如今仅剩一间约286平方米的平房,就藏身于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内,现为该校校友之家。12月4日,“知史明道挺膺担当——光华大学早期办学历史中的红色印记”展在这座仅存的遗址建筑内开幕。上海市委宣传部宣教处、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长宁区文旅局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兄弟院校相关部门同志出席开幕活动。
本次展览分为“光我中华爱国兴学”“左翼文化宣传进步”“抗日救亡热血报国”“革命精神薪火永传”“作育人才建设国家”五个篇章,生动展示了光华大学早期办学历史中广大师生胸怀光我中华之心,践行兴我中华之志的爱国足迹。师生观众可在这座“有故事”的红色建筑中重温光华大学早期办学历史,沉浸式感受近百年前光华大学爱国进步师生留下的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坚定理想、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开展当天,本次展览的资料整理人、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天星还在现场为观展师生带来了一场“行走的思政课”,结合时代背景,讲述了光华大学的创建始末,以及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奋勇当先的故事。知史才能明道,历史的光影跨越时空投映在青年学子们的心间,激励他们赓续光荣传统、矢志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曾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这片热土上办学的光华大学,因“办中国人自己的大学”而烙上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印记。光华师生的治学精神、道德修养与家国情怀值得青年学子去了解、学习和传承。近年来,东华大学深入用好用活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深挖学校红色资源思想内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增强思政引领力,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持续提升铸魂育人实效。(李盈颉 许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