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至27日,第三十二次医学影像技术学学术大会(CSIT)召开。以“强基固本提水平,规范同质促互认”为主题,召开影像技术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展示影像新技术、科研新成果,并邀请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韩国、日本、泰国等国际地区的影像领域专家、学者参会,促进影像技术蓬勃发展。
在本次大会中,数字化X线摄影专场作为本次影像技术学术大会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出现多个以立位三维技术来展开的学术课题,这意味着影像技术的发展,重新焕发生机。例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何建容老师的课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椎体旋转二维与三维负重位成像对比研究》;枣庄市立医院王恂老师的《DR容积摄影技术》等为我们带来了DR影像诊断新途径,告诉我们立位三维在临床具体有何应用。
聆听多位老师关于立位三维的讲解,对于DR新技术——立位三维容积成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首先立位三维成像是在DR的基础上实现断层融合技术,能够弥补CT和MRI无法实现的立位三维成像,对于骨科的临床诊断带来不可比拟的优势。
众所周知,脊柱、下肢是人体承重关节,某些例如脊柱侧弯、膝关节炎等病因的诊断须在负重位状态下诊断才更加贴近患者真实病因。但目前DR二维负重平片检查易受到投照角度以及摆位的影响,对于脊柱以及下肢的拍摄不够精确,容易导致废片、漏诊和误诊;而现有的三维检查,例如CT和MRI,均在卧位下进行摄片,无法真实反映患者在负重位状态下脊柱和下肢情况,将会导致漏诊或者误诊。而目前的新技术“立位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弥补这一临床局限,在立位下对患者的脊柱和下肢进行断层融合成像,使影像更加精准。
立位三维成像技术还在发展当中,目前实现立位三维成像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种。分别是以西门子医疗、安健科技、万东医疗为代表的立位三维断层融合成像CBCT技术,以及以德国EOS、上海涛影为代表的双平面立位三维成像技术。这两种立位三维成像实现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CBCT技术是采用锥形束方式对患者进行扫描成像,能够获得患者扫描部位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三维断层信息,并可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MPR图像、MIP图像、VR体绘制图像等,是与CT一样的真三维影像;而双平面三维成像则是通过两个动态平板探测器类G型臂一样平行扫描成像,这种方式是通过患者影像与三维数据库模拟进行融合成像,导致与患者实际情况出现偏差。
现如今,国内外厂家正在不断研发更加先进的立位三维诊断技术,在AI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数据测量更加高效精准。目前CBCT技术类立位三维成像技术中以安健科技的立位三维成像技术为代表,首次在成像基础上增加AI自动测量技术,实现患者立位三维扫描后,快速测量出扫描部位关键角度(例如Cobb角、椎体旋转角、下肢力线、膝关节线会聚角),并能够快速生成测量报告,节省医生测量时间的同时避免不同医生测量误差,临床诊断更加精准。在双平面立位三维中,涛影开发了双平面骨与关节功能评估系统,可对骨与关节进行四维动态功能评估备,并量化在体功能运动指标的变化,包括关节接触点、关节间隙、韧带伸长量、韧带等长区域与脊柱椎孔面积等指标,对骨与关节疾病的临床诊疗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本次CSIT会议上数字化X线摄影专场中,多次出现的立位三维容积成像技术无不表明着未来DR行业将会朝着三维化发现发展,现如今立位三维已经在脊柱、下肢等有了非常优秀的临床应用,未来相信随着影像专家以及影像厂家的努力,立位三维成像技术将会应用到更广泛临床当中,造福更多的医患人员。(记者 缪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